新郑汴京啤酒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公司介绍
巍巍始祖山下,滔滔姬水河畔,在具有五千年深厚历史文化,素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立国建邦之地——新郑,2007年以来诞生并迅速崛起了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新郑汴京啤酒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新郑西关工业区,是新郑市唯一一家酒类生产企业,总占地面积近46000平米,总投资1.2亿元,设计规模10万吨。公司紧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线,距郑州航空港仅2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2008年4月,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夕一次性试车成功,公司所产“蓝晶”系列啤酒被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确定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指定用酒”。
公司现拥有瓶装啤酒和易拉罐装啤酒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能力近5万吨,年安排就业人员近300名,已累计上缴利税逾百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均从国际著名公司引进,糖化、发酵、灌装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选用德国摹尼黑优良的酵母菌种,精选优等澳洲大麦芽和被世人称为“捷克黄金”的极品SAAZ香型酒花,辅以信阳特产粳米为原料,主要生产“蓝晶”牌啤酒、果啤和易拉罐啤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主打产品蓝晶11、蓝晶清醇、精制小麦啤、菠萝爽、红枣暖啤和易拉罐啤酒等远销各地,市场占有份额稳步提高,公司前景非常广阔。从原辅材料进厂到成品啤酒出厂,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不断创新,跟踪服务,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层层把关,注重细节,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蓝晶啤酒”也因此而具有酒液清凉透明、晶莹剔透,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口感纯正、酒花香气醇厚柔美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
新郑汴京啤酒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 “新郑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新郑市十佳信用企业”、“新郑农村合作银行AAA级授信企业”及“郑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将继续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永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指导下,牢固树立“名牌之于产品,管理之于企业,质量之于市场”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管理方式、销售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笑迎八方宾客,早日把“蓝晶啤酒”做成全国一流的啤酒品牌!
公司现拥有瓶装啤酒和易拉罐装啤酒生产线各一条,年生产能力近5万吨,年安排就业人员近300名,已累计上缴利税逾百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均从国际著名公司引进,糖化、发酵、灌装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选用德国摹尼黑优良的酵母菌种,精选优等澳洲大麦芽和被世人称为“捷克黄金”的极品SAAZ香型酒花,辅以信阳特产粳米为原料,主要生产“蓝晶”牌啤酒、果啤和易拉罐啤三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主打产品蓝晶11、蓝晶清醇、精制小麦啤、菠萝爽、红枣暖啤和易拉罐啤酒等远销各地,市场占有份额稳步提高,公司前景非常广阔。从原辅材料进厂到成品啤酒出厂,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不断创新,跟踪服务,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层层把关,注重细节,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蓝晶啤酒”也因此而具有酒液清凉透明、晶莹剔透,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持久,口感纯正、酒花香气醇厚柔美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
新郑汴京啤酒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 “新郑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新郑市十佳信用企业”、“新郑农村合作银行AAA级授信企业”及“郑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将继续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永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指导下,牢固树立“名牌之于产品,管理之于企业,质量之于市场”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管理方式、销售模式,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笑迎八方宾客,早日把“蓝晶啤酒”做成全国一流的啤酒品牌!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郑州市新郑西关工业区
- 邮政编码:451100
- 传真:(0371)68386063
- 电话:(0371)68386063
招聘职位
职位名称 | 工作地区 | 更新日期 | 招聘人数 |
---|---|---|---|
食品、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储备干部和技术员 | 郑州 | 2012-08-07 | 10 |
发酵技工 | 郑州 | 2012-08-07 | 4 |
统计员 | 郑州 | 2012-08-07 | 5 |
机电一体化及相关专业学生储备干部 | 郑州 | 2012-08-07 | 30 |
机电设备化技工 | 郑州 | 2012-08-07 | 3 |
糖化技工 | 郑州 | 2012-08-07 | 5 |
人事行政专员 | 郑州 | 2012-08-07 | 2 |
生产计划调度员 | 郑州 | 2012-08-07 | 2 |
工艺巡检员 | 郑州 | 2012-08-0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