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桂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少于5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酒店/旅游
公司介绍
一、项目背景
三明桂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200万元。公司集桂花品种选育、桂花种植、桂花精油开发、弘扬桂花文化为一体,公司经营涉及一、二、三产业。2006年公司投资兴建“清流桂花园”,主要利用当地荒坡用地进行桂花种植开发,项目的建设,突显了清流县以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带动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园区位于清流县东大门林畲乡,距三明火车站83公里,连城机场86公里,永宁高速互通38公里。园区背靠万亩生态公益林,左右是万亩生态茶园,面前是百倾鲜活冷泉,周边有野生桂花源圃150多亩,古桂200多株,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园区规划为1000亩桂花园林,一期已完成征地种植600多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桂花四大系列,130多个品种,6万多株成林桂树;同时,占地21亩的桂花文化馆的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成。清流桂花园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园,也是第一个按品种分区域规范化种植的桂花园。公司在大力发展桂花种植的同时,积极展开发桂花的衍生产品,拟合作兴建一条先进的精油生产线,生产桂花精油产品,同时还将开发桂花系列旅游特色食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春天。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多年来桂园公司始终坚持“打造千年文化名园”的发展方向,面对当今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公司加快了桂花生态园的建设步伐,聘请了“苏州东南文物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对千亩桂园进行高品质、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和设计,在桂花生态园的基础上,兴建“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产业园(群落)”项目,立足三明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优势,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把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化经营,让古玩、字画、奇石、盆景、根雕、名贵仿古家具、名木古树、奇花异草等曾是少数文化精英和社会名流尊享的东西平民化、大众化,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果走近千家万户。本项目的目标是计划是用5-8年的时间,把有园打造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名园和中国知名的乡村俱乐部、国家5A级景区。项目的建成将弥补清流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的缺陷,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完善,并将为进一步提升三明的旅游文化产业品质做出创造性贡献,成为具有三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典范。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产业园(群落)”。
(二)项目性质:大型文化企业
(三)项目功能定位:旅游休闲胜地;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影视、书画、诗歌创作基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拓展培训基地。
(四)项目建设地点:清流县林畲乡(原“清流桂花园”址内)
(五)项目负责人:郑占有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园区现有585亩已种植的桂花树,共计六万多株一百多个品种,本项目建设规划用地1200亩,将建设“桂花文化馆”、“盆景园”、“闽江奇石馆”、“金丝楠精品馆”、 “炎黄本色五星酒店”、“ 艺术家村”、“三明土堡博览馆”、“红色足迹馆”以及“书画”、“珍宝”、“民俗”等文化展馆群落,及其配套的旅游观光服务区。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园区规划用地1200亩,前期已完成征地种植585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桂花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6万多株。周边有野生桂花资源圃150多亩,古桂200多株,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园,也是第一个按品种分区域规范化种植的桂花园。本项目落地建成,将园区打造成当代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农场庄园、乡村俱乐部,成为集桂花生产基地、旅游休闲地、学术交流中心、艺术创作中心、商务活动中心和民间资本运作一体的平台。
2、生态性。园区背倚绵延数十公里无缺的天然屏嶂,数万亩生态公益林是园区天然的诗画屏风,左右携万亩生态茶园,前面是珍贵的百倾冷泉,与本项目相融相衬浑然一体。本项目在建设和经营中,将把自然生态放在首位,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
3.地理优势。园区位于清流县东大门——林畲乡,距三明火车站83公里,连城机场86公里,永宁高速互通8公里。园区自然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建造。有利于与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将乐、泰宁、连城等现有旅游资源衔接,形成三明特色文化、生态文明黄金旅游线。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5年,即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
其中,一期建设2年,将完成“桂花文化馆”、 闽江奇石展馆、金丝楠精品展馆、黄杨盆景园、世音院(佛学馆)、魁星阁(科考文化馆)、炎黄本色五星酒店、闽江资本论坛会所(万湖楼)等主要馆群建设并对外开放,联接清流狐狸洞、毛泽东故居、宁化客家祖地、将乐玉华洞、连城冠豸山、永安桃源洞等几条旅游线路,逐步打造具有三明地方文化特色和生态文明优势的黄金旅游线路。二期将联合社会力量,通过向社会征集收藏品,逐步完成民俗馆、土堡博览馆、红色足迹馆、花神殿(名花文化馆)、、书画展览馆、珍宝馆、月老祠(中西爱情文化馆)、乐趣田园、艺术家村、三明影视基地艺术中心(与三明影视中心合作)等建设,最终完成有独特桂园文化特色的园林式旅游观光胜地建设。
(九)馆藏来源
1、园区现有585亩已成林的桂园和已累积的一定规模藏品(古玩上千件,字画数千幅,奇石数千方,盆景数千,以及乌木、名木古树等)。
2、继续向社会征集收藏品。形式:一是购买;二是共营(即:藏品由公司评估后,永久收藏,变为股东);三是捐赠。所有藏品提供者,开馆者、捐赠者均署名。
(十)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项目投资预算:7.22亿元。
2、资金来源:
①以现有土地、桂花、盆景及馆藏评估后,作为自筹资金;
②金丝楠家俱制品销售收入50%投入本项目;
③银行贷款;
(十一)政策支持
1、文化企业(资金扶持、减免税政策等);
2、苏区资金扶持政策。
(十二)运作团队:
1、委托苏州古建研究所对本项目进行高品质、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设计(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图,各展馆施工图,各展馆平面布署图)。
2、实行项目负责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分项目管理。
3、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管理队伍。
三明桂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200万元。公司集桂花品种选育、桂花种植、桂花精油开发、弘扬桂花文化为一体,公司经营涉及一、二、三产业。2006年公司投资兴建“清流桂花园”,主要利用当地荒坡用地进行桂花种植开发,项目的建设,突显了清流县以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带动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园区位于清流县东大门林畲乡,距三明火车站83公里,连城机场86公里,永宁高速互通38公里。园区背靠万亩生态公益林,左右是万亩生态茶园,面前是百倾鲜活冷泉,周边有野生桂花源圃150多亩,古桂200多株,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园区规划为1000亩桂花园林,一期已完成征地种植600多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桂花四大系列,130多个品种,6万多株成林桂树;同时,占地21亩的桂花文化馆的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成。清流桂花园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园,也是第一个按品种分区域规范化种植的桂花园。公司在大力发展桂花种植的同时,积极展开发桂花的衍生产品,拟合作兴建一条先进的精油生产线,生产桂花精油产品,同时还将开发桂花系列旅游特色食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春天。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多年来桂园公司始终坚持“打造千年文化名园”的发展方向,面对当今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公司加快了桂花生态园的建设步伐,聘请了“苏州东南文物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对千亩桂园进行高品质、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和设计,在桂花生态园的基础上,兴建“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产业园(群落)”项目,立足三明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优势,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把传统文化进行产业化经营,让古玩、字画、奇石、盆景、根雕、名贵仿古家具、名木古树、奇花异草等曾是少数文化精英和社会名流尊享的东西平民化、大众化,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果走近千家万户。本项目的目标是计划是用5-8年的时间,把有园打造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名园和中国知名的乡村俱乐部、国家5A级景区。项目的建成将弥补清流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的缺陷,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完善,并将为进一步提升三明的旅游文化产业品质做出创造性贡献,成为具有三明特色的文化产业典范。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产业园(群落)”。
(二)项目性质:大型文化企业
(三)项目功能定位:旅游休闲胜地;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影视、书画、诗歌创作基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拓展培训基地。
(四)项目建设地点:清流县林畲乡(原“清流桂花园”址内)
(五)项目负责人:郑占有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园区现有585亩已种植的桂花树,共计六万多株一百多个品种,本项目建设规划用地1200亩,将建设“桂花文化馆”、“盆景园”、“闽江奇石馆”、“金丝楠精品馆”、 “炎黄本色五星酒店”、“ 艺术家村”、“三明土堡博览馆”、“红色足迹馆”以及“书画”、“珍宝”、“民俗”等文化展馆群落,及其配套的旅游观光服务区。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园区规划用地1200亩,前期已完成征地种植585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桂花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6万多株。周边有野生桂花资源圃150多亩,古桂200多株,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园,也是第一个按品种分区域规范化种植的桂花园。本项目落地建成,将园区打造成当代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农场庄园、乡村俱乐部,成为集桂花生产基地、旅游休闲地、学术交流中心、艺术创作中心、商务活动中心和民间资本运作一体的平台。
2、生态性。园区背倚绵延数十公里无缺的天然屏嶂,数万亩生态公益林是园区天然的诗画屏风,左右携万亩生态茶园,前面是珍贵的百倾冷泉,与本项目相融相衬浑然一体。本项目在建设和经营中,将把自然生态放在首位,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
3.地理优势。园区位于清流县东大门——林畲乡,距三明火车站83公里,连城机场86公里,永宁高速互通8公里。园区自然条件良好,适宜本项目建造。有利于与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将乐、泰宁、连城等现有旅游资源衔接,形成三明特色文化、生态文明黄金旅游线。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5年,即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
其中,一期建设2年,将完成“桂花文化馆”、 闽江奇石展馆、金丝楠精品展馆、黄杨盆景园、世音院(佛学馆)、魁星阁(科考文化馆)、炎黄本色五星酒店、闽江资本论坛会所(万湖楼)等主要馆群建设并对外开放,联接清流狐狸洞、毛泽东故居、宁化客家祖地、将乐玉华洞、连城冠豸山、永安桃源洞等几条旅游线路,逐步打造具有三明地方文化特色和生态文明优势的黄金旅游线路。二期将联合社会力量,通过向社会征集收藏品,逐步完成民俗馆、土堡博览馆、红色足迹馆、花神殿(名花文化馆)、、书画展览馆、珍宝馆、月老祠(中西爱情文化馆)、乐趣田园、艺术家村、三明影视基地艺术中心(与三明影视中心合作)等建设,最终完成有独特桂园文化特色的园林式旅游观光胜地建设。
(九)馆藏来源
1、园区现有585亩已成林的桂园和已累积的一定规模藏品(古玩上千件,字画数千幅,奇石数千方,盆景数千,以及乌木、名木古树等)。
2、继续向社会征集收藏品。形式:一是购买;二是共营(即:藏品由公司评估后,永久收藏,变为股东);三是捐赠。所有藏品提供者,开馆者、捐赠者均署名。
(十)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1、项目投资预算:7.22亿元。
2、资金来源:
①以现有土地、桂花、盆景及馆藏评估后,作为自筹资金;
②金丝楠家俱制品销售收入50%投入本项目;
③银行贷款;
(十一)政策支持
1、文化企业(资金扶持、减免税政策等);
2、苏区资金扶持政策。
(十二)运作团队:
1、委托苏州古建研究所对本项目进行高品质、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设计(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图,各展馆施工图,各展馆平面布署图)。
2、实行项目负责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分项目管理。
3、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管理队伍。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林畲乡茶亭岗桂花园
- 邮政编码:365303
招聘职位
职位名称 | 工作地区 | 更新日期 | 招聘人数 |
---|---|---|---|
客户经理 | 厦门 | 2013-07-26 | 若干 |
旅游管理 | 厦门 | 2013-07-26 | 若干 |
财务总监 | 厦门 | 2013-07-26 | 若干 |
旅游管理 | 福州 | 2013-07-26 | 若干 |
客户经理 | 福州 | 2013-07-26 | 若干 |
财务总监 | 福州 | 2013-07-26 | 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