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P
武汉泡沫剧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餐饮业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7-05-26
- 工作地点:武汉-武昌区
- 招聘人数:若干人
- 职位月薪:0.5-1万/月
- 职位类别:人事经理 招聘经理/主管
职位描述
职位描述:
任何企业,都是用一个平台来聚合一帮有志之士来做事。一个真正想做事的人一定是首先具备做这个事情的向往,能力反而倒是其次,也就是说,是TA想做某件事,也许TA一开始还只是行业小白,但是TA喜欢研究,没人逼TA,TA也会乐此不彼,哪怕是凌晨两三点钟很晚了,突然来了个灵感,TA会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生怕灵感稍纵即逝,马上把这个灵感记录下来!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按照这个逻辑去做的人,用不了多久都能把事做成。
所以,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你:
有0-1的思维和经历,有初创型公司工作经历者优先;
懂人的逻辑和事的逻辑;
核心素质:
看得懂---跟得上---会创造
1、有喜感,能让人第一眼就喜欢也是一种能力;
2、有故事,能让人从茫茫人海中记住你更能体现水平;
3、有理想,有多少人都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吗?你又为它付出过多少?
4、有慧根,消化是一种智慧,你能消化多少人,你就能管理多少人,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的呢!
带着你的故事,来泡沫剧和我聊聊!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渐渐上道】,在最近文章中寻找通关宝典,
亦可加微信:xiaozhangsmita,注明应聘(及岗位),预约面谈时间。
附:【看得懂---跟得上---会创造】 节选
公司找一个人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很多人开始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又把这句话理解错了:正是因为目前公司现有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无法解决公司当下的问题,所以公司才会找其他人来,所以当那个人来到公司之后再去请教公司的其他老员工的话,被老员工一带,那就废了!很多公司都是这么玩的,所以停滞不前,矛盾重重。也就是说,把同样一种经验重复用几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想想看,很多公司往往不就是把同样一种经验换不同的人来重复的用吗?招一个人来,让老员工带一带,其实还是换一个人走老路而已,结果,往往就是一个本来很聪明,很有灵性,很有慧根的人,到你这里来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变傻了,做疲了,你说这怨谁?
每一次面试别人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这样想的:小伙子你要争口气啊!有些话其实不应该从像你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的口里说出来的,很少有人是这样子的思维:我先不纠结,不求,不争,不开口要,我就去做,把事做好,不让你操一点心,等我做好之后我就看看你能给我多少钱,看看到最后你闹笑话还是我闹笑话。
有一次听一位业务部门同事讲的一个现象很受启发:真正想合作的人只需稍微考察一下这个行业的毛利率的真实情况,最多再在选项的时候在这个行业走一圈,大概就会定下来,这是做过生意的人,而最纠结的就是那些第一次创业的人,往往会把每个看似所谓的“关键点”甚至细化到每一步都算清楚,你就算帮TA分析了10个问题,TA还会有第11个问题,第12个问题……
突然发现做业务和做招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找对人,真正靠谱的人往往至少有一个特点:TA不会纠结于当下的那点工资,不是因为TA傻,而是因为TA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你如果能够为公司创造10万的纯利润,公司老板自然就会分给你2万,否则的话,其他公司知道了,就会把你挖走!这才是真正的高薪!
以前《赢在中国》热播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很喜欢像风投一样询问对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在客户面前,还是跟圈内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甚至是在后来面试的时候,都喜欢挑剔性的询问一番,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被我问起的人能够回答出个一二三的话,我便貌似非常欣赏和钦佩,倘若对方答不出个一二三的话,我便对该企业有些不屑,甚至会觉得不值得追随和交往,不仅如此,我发现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习惯。
什么样的公司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在我从业过程中,我之前呆过的一家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还拥有***一级工法,我呆过的另一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在当地没有同行,这样的从业经历曾一度让我感到庆幸和自豪,有一种好事都让我给赶上了的感觉,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特别是当我看到好多人都想去一个所谓的产品比较好做的公司的时候,不禁觉得有些肤浅。
以后要是再有人问我,我就会告诉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这样的:公司就是他妈的几个桌椅板凳,最不值钱,但公司有这样一个老板,他能够让员工把公司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员工明白在那家公司做,是给自己做,做得好的话,公司甚至会拿出一部分钱以公司的名义扶持他来做他想做的事情,于是,公司的员工个个都很拼命,这个时候,老板反而不好意思了,对员工说,大过节的,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啊,员工说,别闹,我们都很忙,没功夫搭理你......
“群龙无首”有时候却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突然发现,有时候招聘也可以这样玩:就像《圣斗士星矢》里面的穆先生那样,告诉星矢他们要想通关(当然通关不仅局限于单单面试上,还包括今后的工作方面)必须领悟小宇宙的第七感觉,但是不会帮星矢他们去打黄金圣斗士。这样一来,我既不违规,又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当然,前提是求职者愿意通关打怪。
最好的团队都综合了这样的属性:
1、每个人都是奇葩;
2、每个人都只擅长做一个方面的事;
3、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刚好又是其他人所擅长的;
4、每个人都用相互欣赏的目光看待彼此;
5、每个人又都只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的事情,并享受整个过程;
6、那些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们也懒得搭理;
7、刚好又有一个让他们欣赏的奇葩喜欢做他们不擅长的事;
8、他们觉得反正如此,干脆让那个奇葩去做吧;
于是这样的团队很快就成功了,
反推之:企业后期出现的种种不顺,都是因为上述几点不是全部具备!
所以,当能做事的人碰到同样能做事的人,稍微发出信号,就能同频,一点就通,这就是感觉!相反,把所谓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得再细,也是治标不治本。
举报
分享
任何企业,都是用一个平台来聚合一帮有志之士来做事。一个真正想做事的人一定是首先具备做这个事情的向往,能力反而倒是其次,也就是说,是TA想做某件事,也许TA一开始还只是行业小白,但是TA喜欢研究,没人逼TA,TA也会乐此不彼,哪怕是凌晨两三点钟很晚了,突然来了个灵感,TA会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生怕灵感稍纵即逝,马上把这个灵感记录下来!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按照这个逻辑去做的人,用不了多久都能把事做成。
所以,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你:
有0-1的思维和经历,有初创型公司工作经历者优先;
懂人的逻辑和事的逻辑;
核心素质:
看得懂---跟得上---会创造
1、有喜感,能让人第一眼就喜欢也是一种能力;
2、有故事,能让人从茫茫人海中记住你更能体现水平;
3、有理想,有多少人都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吗?你又为它付出过多少?
4、有慧根,消化是一种智慧,你能消化多少人,你就能管理多少人,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的呢!
带着你的故事,来泡沫剧和我聊聊!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渐渐上道】,在最近文章中寻找通关宝典,
亦可加微信:xiaozhangsmita,注明应聘(及岗位),预约面谈时间。
附:【看得懂---跟得上---会创造】 节选
公司找一个人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很多人开始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又把这句话理解错了:正是因为目前公司现有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无法解决公司当下的问题,所以公司才会找其他人来,所以当那个人来到公司之后再去请教公司的其他老员工的话,被老员工一带,那就废了!很多公司都是这么玩的,所以停滞不前,矛盾重重。也就是说,把同样一种经验重复用几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想想看,很多公司往往不就是把同样一种经验换不同的人来重复的用吗?招一个人来,让老员工带一带,其实还是换一个人走老路而已,结果,往往就是一个本来很聪明,很有灵性,很有慧根的人,到你这里来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变傻了,做疲了,你说这怨谁?
每一次面试别人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这样想的:小伙子你要争口气啊!有些话其实不应该从像你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的口里说出来的,很少有人是这样子的思维:我先不纠结,不求,不争,不开口要,我就去做,把事做好,不让你操一点心,等我做好之后我就看看你能给我多少钱,看看到最后你闹笑话还是我闹笑话。
有一次听一位业务部门同事讲的一个现象很受启发:真正想合作的人只需稍微考察一下这个行业的毛利率的真实情况,最多再在选项的时候在这个行业走一圈,大概就会定下来,这是做过生意的人,而最纠结的就是那些第一次创业的人,往往会把每个看似所谓的“关键点”甚至细化到每一步都算清楚,你就算帮TA分析了10个问题,TA还会有第11个问题,第12个问题……
突然发现做业务和做招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找对人,真正靠谱的人往往至少有一个特点:TA不会纠结于当下的那点工资,不是因为TA傻,而是因为TA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你如果能够为公司创造10万的纯利润,公司老板自然就会分给你2万,否则的话,其他公司知道了,就会把你挖走!这才是真正的高薪!
以前《赢在中国》热播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很喜欢像风投一样询问对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在客户面前,还是跟圈内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甚至是在后来面试的时候,都喜欢挑剔性的询问一番,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被我问起的人能够回答出个一二三的话,我便貌似非常欣赏和钦佩,倘若对方答不出个一二三的话,我便对该企业有些不屑,甚至会觉得不值得追随和交往,不仅如此,我发现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习惯。
什么样的公司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在我从业过程中,我之前呆过的一家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还拥有***一级工法,我呆过的另一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在当地没有同行,这样的从业经历曾一度让我感到庆幸和自豪,有一种好事都让我给赶上了的感觉,但多年以后回想起来,特别是当我看到好多人都想去一个所谓的产品比较好做的公司的时候,不禁觉得有些肤浅。
以后要是再有人问我,我就会告诉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这样的:公司就是他妈的几个桌椅板凳,最不值钱,但公司有这样一个老板,他能够让员工把公司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员工明白在那家公司做,是给自己做,做得好的话,公司甚至会拿出一部分钱以公司的名义扶持他来做他想做的事情,于是,公司的员工个个都很拼命,这个时候,老板反而不好意思了,对员工说,大过节的,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啊,员工说,别闹,我们都很忙,没功夫搭理你......
“群龙无首”有时候却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突然发现,有时候招聘也可以这样玩:就像《圣斗士星矢》里面的穆先生那样,告诉星矢他们要想通关(当然通关不仅局限于单单面试上,还包括今后的工作方面)必须领悟小宇宙的第七感觉,但是不会帮星矢他们去打黄金圣斗士。这样一来,我既不违规,又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当然,前提是求职者愿意通关打怪。
最好的团队都综合了这样的属性:
1、每个人都是奇葩;
2、每个人都只擅长做一个方面的事;
3、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刚好又是其他人所擅长的;
4、每个人都用相互欣赏的目光看待彼此;
5、每个人又都只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的事情,并享受整个过程;
6、那些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们也懒得搭理;
7、刚好又有一个让他们欣赏的奇葩喜欢做他们不擅长的事;
8、他们觉得反正如此,干脆让那个奇葩去做吧;
于是这样的团队很快就成功了,
反推之:企业后期出现的种种不顺,都是因为上述几点不是全部具备!
所以,当能做事的人碰到同样能做事的人,稍微发出信号,就能同频,一点就通,这就是感觉!相反,把所谓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得再细,也是治标不治本。
职能类别: 人事经理 招聘经理/主管
关键字: 业务 管理 经营 创业 人力资源 合作伙伴 HRBP 政委
公司介绍
泡沫剧邀请您通关打怪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以为泡沫剧是做奶茶的,甚至我自己也曾这么认为!
没错,泡沫剧做了9年奶茶,1.3亿杯的销售量,30多万忠诚粉丝,自开业以来,泡沫剧在不断刷新着行业标准,带给行业极大的变革,未来还在不断突破......,但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最最最重要的产品不是奶茶,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我们公司定位为一个连锁餐饮行业的公司,我们只是把奶茶这个看似简单但是非常难玩的项目玩了9年,然后把9年的点点滴滴,失败的、成功的、怎么从失败到成功的等等等等毫无保留的跟大家分享,你说,我们算不算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呢?说到底,你做一件事,最好是换成其他人都做不来的事,你把它做成了,再去跟大家分享,大家都愿意去听,甚至会主动跟你交朋友。
很多公司缺少一个核心DNA:被证明过有效的案例当作标杆,导致他们经常瞎折腾,公司内部怨声载道,而我们公司不一样,这个DNA有,而且不止一个人!
我们的团队综合了以下几个属性:
1、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2、每个人都只擅长做一个方面的事;
3、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刚好又是其他人所擅长的;
4、每个人都用相互欣赏的目光看待彼此;
5、每个人又都只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的事情,并享受整个过程;
6、那些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们也懒得搭理;
7、刚好又有一个让他们欣赏的人喜欢做他们不擅长的事;
8、他们觉得反正如此,干脆让那个人去做吧;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是从喝了泡沫剧的一杯奶茶开始的,从爱上奶茶的味道,到成为泡沫剧的一份子是我们最喜欢的相遇方式。
带着你的故事,来泡沫剧和我聊聊,秀出你的与众不同,泡沫剧邀请您通关打怪!
有时候,通关就像打街机一样,万一GAME OVER了,再重新投币呗,工作,就应该跟一群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不是吗?
在此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怎么来玩转奶茶这个项目?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以为泡沫剧是做奶茶的,甚至我自己也曾这么认为!
没错,泡沫剧做了9年奶茶,1.3亿杯的销售量,30多万忠诚粉丝,自开业以来,泡沫剧在不断刷新着行业标准,带给行业极大的变革,未来还在不断突破......,但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们最最最重要的产品不是奶茶,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我们公司定位为一个连锁餐饮行业的公司,我们只是把奶茶这个看似简单但是非常难玩的项目玩了9年,然后把9年的点点滴滴,失败的、成功的、怎么从失败到成功的等等等等毫无保留的跟大家分享,你说,我们算不算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呢?说到底,你做一件事,最好是换成其他人都做不来的事,你把它做成了,再去跟大家分享,大家都愿意去听,甚至会主动跟你交朋友。
很多公司缺少一个核心DNA:被证明过有效的案例当作标杆,导致他们经常瞎折腾,公司内部怨声载道,而我们公司不一样,这个DNA有,而且不止一个人!
我们的团队综合了以下几个属性:
1、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2、每个人都只擅长做一个方面的事;
3、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刚好又是其他人所擅长的;
4、每个人都用相互欣赏的目光看待彼此;
5、每个人又都只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个方面的事情,并享受整个过程;
6、那些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们也懒得搭理;
7、刚好又有一个让他们欣赏的人喜欢做他们不擅长的事;
8、他们觉得反正如此,干脆让那个人去做吧;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是从喝了泡沫剧的一杯奶茶开始的,从爱上奶茶的味道,到成为泡沫剧的一份子是我们最喜欢的相遇方式。
带着你的故事,来泡沫剧和我聊聊,秀出你的与众不同,泡沫剧邀请您通关打怪!
有时候,通关就像打街机一样,万一GAME OVER了,再重新投币呗,工作,就应该跟一群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不是吗?
在此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怎么来玩转奶茶这个项目?
联系方式
- Email:paomoju@126.com
- 公司地址:上班地址:武昌区岳家嘴山河企业大厦1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