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展陈文案策划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0-12-28
- 工作地点:上海-浦东新区
- 招聘人数:2人
- 工作经验:2年经验
- 学历要求:本科
- 职位月薪:1-1.5万/月
- 职位类别:展览/展示/店面设计 多媒体设计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1. 前期与客户沟通,理解、洞察客户的需求和意图,在设计方向上对客户有引导;
2. 展览资料收集整理,展陈大纲文字撰写与梳理;
3. 负责项目全套或部分创意策划,撰写展览策划案,根据项目情况提出合适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吸引力的数字展览展示视觉方案,兼顾故事性、空间和沉浸式互动体验中产生新的创意;
4. 方案提报与客户沟通,与项目经理、设计师的配合工作,共同完成展项内容;
5. 协助公司各类方案、文案和策划的撰写;
6. 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 文学、艺术史、历史、博物馆、中文、新闻、传媒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 从事博物馆展览展陈文案策划2年以上,有文博展馆及大型展览文案策划经验,热爱文化遗产研究和数字化展览策划,有较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编写能力和策划能力,良好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能进行策略性深度思考,善于总结提炼,能够独立完成策划文案编辑工作;
4. 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办公软件,有展馆展陈数字多媒体展示技术应用相关经验者优先;
5. 独特的设计理念,具有较强的展览、展示及三维设计能力,有展馆展陈多媒体技术应用全方面相关经验者优先;
6. 道德品质优良,工作态度端正,能够适应较强的工作压力,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职能类别:展览/展示/店面设计多媒体设计
公司介绍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为历保”)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7793.7036万元,是一家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博物馆陈列展览施工一级、设计一级、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综合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5年11月10日成功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是我国文物保护行业挂牌的专业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遗产保护、展览展示、建筑装饰、信息科技、生态环保五大领域。建为历保旗下拥有四家全资子公司: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潮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为历保(常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愿景是“依托专业团队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文物保护行业内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成为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及应用推广者,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城/镇/村守护者与活化者”,并将“保护文化遗产 复兴中华文化”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
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
为了提高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推动文物保护、文物活化、文物利用等工作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建为历保筹资500万元,成立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该基金自成立以来支持了文物保护行业的系列活动,并提出了文物保护行业专项课题支持计划。
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
在文物保护行业相关领导、专家及行业同仁的支持下,建为历保打造了文物保护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简称“建博会”)。建博会是一个行业交流公益平台,目标是“展示先进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技术、传播国际先进的保护与利用观念、扩大建筑保护在公众中的影响、体现人与建筑关系的延续与发展”。建博会于2015年8月在上海举办首届,被CCTV评价为“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规模***、影响范围***的展会。”2017年8月和2019年10月,又成功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建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人才建设
建为历保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先后与湖南理工学院联合开办“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与上海建桥学院合作成立“建为班”,培养文保行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信息化等方面人才,填补行业人才培养的缺失。
在专家团队建设上,公司于2016年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携手全社会文物保护领域德高望重、学术精湛的专家,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专业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建为历保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专业能力,扩大文物保护的公众影响力。
企业科技研发
建为历保获得已授权专利15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5项。
科研基地
2016年6月,建为历保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北大强大的科研成果和智力支持为驱动力,以建为历保在文化遗产智慧监测、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项目集成经验和自主研发的“文物云”平台为依托,双方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6月,建为历保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同申请建设的“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获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并授牌。未来,科研基地将在文物建筑加固及修复技术研究、文物建筑赋存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文物建筑核心病害监测技术研究、传感设备安装方式方法研究、数据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文物建筑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建立南方地区“文化遗产物联网监测管理云平台”、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工程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攻关。
2018年4月,建为历保与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成立“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推动我国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文物云”平台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建为历保积极转换思路,工作重心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换到主动的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建为历保始终强调要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实时监测文物的保存状况,及时全面的对文物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文物安全隐患。
公司积极推广“智慧文物”理念,倡导:1)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国家文物的智慧化建设水平,推进文物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价值发现;2)努力消除文物预防性保护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大数据分析;3)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为文物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4)推动“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文物保护行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建为历保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率先打造了一款针对文物科技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平台-文化遗产物联网监测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文物云”平台)。“文物云”利用当前成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GIS、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主流技术,结合考古学、文物建筑学、文物保护学、建筑结构学、材料学、图像识别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针对文化遗产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监测、管理及风险评估。“文物云”包括监测评估、文物档案、工作管理、文物活化等四大体系。荣获“2016年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奖”、“第三、第四及第五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2016年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文广新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文物保护装备
在文博行业中,由于博物馆、古建筑、古村落等多以砖木结构建筑为主,极易受到白蚁的侵蚀,白蚁对古建筑木结构和木质文物的危害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背景,建为历保通过跨行业合作,成功研发了“低功耗白蚁远程实时智能监测设备”。
针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特定技术需求,建为历保还先后联合业内专家,成功研发了“文物云盒子”多通道数据采集设备、高精度倾角传感器、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图像自动定时拍摄设备、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建筑变形实时监测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先、针对性强、适用领域广的高科技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遗产保护、展览展示、建筑装饰、信息科技、生态环保五大领域。建为历保旗下拥有四家全资子公司: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潮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建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为历保(常州)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愿景是“依托专业团队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文物保护行业内全产业链服务提供商,成为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理论及应用推广者,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城/镇/村守护者与活化者”,并将“保护文化遗产 复兴中华文化”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
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
为了提高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推动文物保护、文物活化、文物利用等工作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建为历保筹资500万元,成立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该基金自成立以来支持了文物保护行业的系列活动,并提出了文物保护行业专项课题支持计划。
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
在文物保护行业相关领导、专家及行业同仁的支持下,建为历保打造了文物保护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简称“建博会”)。建博会是一个行业交流公益平台,目标是“展示先进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技术、传播国际先进的保护与利用观念、扩大建筑保护在公众中的影响、体现人与建筑关系的延续与发展”。建博会于2015年8月在上海举办首届,被CCTV评价为“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规模***、影响范围***的展会。”2017年8月和2019年10月,又成功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建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人才建设
建为历保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先后与湖南理工学院联合开办“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与上海建桥学院合作成立“建为班”,培养文保行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信息化等方面人才,填补行业人才培养的缺失。
在专家团队建设上,公司于2016年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携手全社会文物保护领域德高望重、学术精湛的专家,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专业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建为历保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专业能力,扩大文物保护的公众影响力。
企业科技研发
建为历保获得已授权专利15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5项。
科研基地
2016年6月,建为历保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北大强大的科研成果和智力支持为驱动力,以建为历保在文化遗产智慧监测、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项目集成经验和自主研发的“文物云”平台为依托,双方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6月,建为历保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同申请建设的“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获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并授牌。未来,科研基地将在文物建筑加固及修复技术研究、文物建筑赋存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文物建筑核心病害监测技术研究、传感设备安装方式方法研究、数据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文物建筑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建立南方地区“文化遗产物联网监测管理云平台”、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工程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攻关。
2018年4月,建为历保与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成立“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推动我国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文物云”平台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建为历保积极转换思路,工作重心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换到主动的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建为历保始终强调要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实时监测文物的保存状况,及时全面的对文物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文物安全隐患。
公司积极推广“智慧文物”理念,倡导:1)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国家文物的智慧化建设水平,推进文物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价值发现;2)努力消除文物预防性保护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大数据分析;3)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为文物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4)推动“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文物保护行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建为历保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率先打造了一款针对文物科技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平台-文化遗产物联网监测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文物云”平台)。“文物云”利用当前成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GIS、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主流技术,结合考古学、文物建筑学、文物保护学、建筑结构学、材料学、图像识别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针对文化遗产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监测、管理及风险评估。“文物云”包括监测评估、文物档案、工作管理、文物活化等四大体系。荣获“2016年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奖”、“第三、第四及第五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2016年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文广新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文物保护装备
在文博行业中,由于博物馆、古建筑、古村落等多以砖木结构建筑为主,极易受到白蚁的侵蚀,白蚁对古建筑木结构和木质文物的危害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背景,建为历保通过跨行业合作,成功研发了“低功耗白蚁远程实时智能监测设备”。
针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特定技术需求,建为历保还先后联合业内专家,成功研发了“文物云盒子”多通道数据采集设备、高精度倾角传感器、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图像自动定时拍摄设备、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建筑变形实时监测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领先、针对性强、适用领域广的高科技产品。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地址:span秀浦路3188弄创研智造B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