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质谱科研人员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公司规模:500-10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9-10-19
- 工作地点:上海-浦东新区
- 招聘人数:1人
- 工作经验:无工作经验
- 学历要求:招1人
- 语言要求:不限
- 职位月薪:1.2-2.2万/月
- 职位类别: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职位描述
一、招聘岗位
特聘研究助理 – 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
岗位要求:
1) 具有生物大分子质谱,蛋白质组学、非变性质谱或交联质谱等相关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参与实验室氢氘交接质谱应用与研发。
2) 发表生物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或非变性质谱,或生物大分子质谱)***作者文章SCI论文
3) 掌握主流质谱分析软件(Thermo Oribtrap MS优先)
4) 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
二、待遇条件:
参照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内规定的执行,特别优秀者一事一议。
三、应聘方式
请应聘者将本人简历,自荐信(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职业规划、期望待遇等)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jzheng@simm.ac.cn
对符合要求者将安排面试。应聘资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严格保密。
本招聘启事直到岗位招满前一直有效
郑杰课题组生物学研究方向简介: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道防线,其活化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天然免疫异常激活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实验室以临床疾病为导向,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生物大分子氢氘交换质谱(蛋白质动力学)、交联质谱、组学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手段交叉解决由蛋白质(酶)的动力学异常变化所导致的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天然免疫病原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的信号识别机制,RNA表观遗传修饰,由临床检测基因突变导致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机制等生物学热点问题,为抗感染药物和治疗性抗体的设计,以及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以及肿瘤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课题组注重氢氘交换质谱(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 – HDXMS)关键技术研究体系的开发、成像和应用,并用于生理状态下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动力学与蛋白构象变化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美国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包括辉瑞、礼来、默克、勃林格、百时美施贵宝、武田制药等)都已经搭建了氢氘交换质谱平台,证明了该技术在药物发现、筛选、抗原抗体筛选、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上海药物所在张江药谷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一流的软硬件平台和广泛的合作基础,欢迎加盟。
代表性论文:
1. Zheng J, Strutzenberg ST,…,Griffin PR. Current Opinion of Structure Biology (in press).
2. Zheng J*#, Wang C#,…,Griffin PR*. Nat Commun. 2018 (共通讯作者).
3. Zheng J#, Corzo C#, …,Griffin PR. Structure. 2018
4. Zheng J#, Yamada Y#,…,Liu D. Virology. 2018
5. Zheng J, Chang MR,…, Griffin PR. Nat Commun. 2017
6. Zheng J, Yong HY, …, Luo D.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5
7. Zheng J, Tan BH, …, Tang K*.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2
8. Zheng J, Sugrue RJ, Tang K*.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1
公司介绍
上海药物所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及药物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创新药物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药物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围绕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开展新药研发,并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现有五个***研究中心: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药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国家中药质量第三方检测(南方)中心,并建成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综合集成、无缝衔接、运行高效、国际规范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体系。
自建所以来,共研制开发新药100余种并投入生产,创制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创新药物,如抗恶性疟疾首选药物蒿甲醚、重金属解***二巯丁二酸、抗肿瘤新药丁氧哌烷、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石杉碱甲、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和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等。2018年,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GV-971完成3期临床试验,这是国际首个基于多靶点协同机制研发、并在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预期的抗AD原创新药。此外,一批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感染性疾病的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全所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301项,其中:国家三大奖2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21项,省部级奖97项。现每年申请并获授权国内外专利100多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
上海药物所充分发挥在创新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综合优势,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如Astra Zeneca、Servier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地方政府、企业、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烟台药物所、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海门新药创制中心以及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共建临床研究中心,并与绿谷制药、康缘药业、石药集团、江苏恒瑞等国内大型民族医药企业开展密切的技术服务或项目合作,全力支持我国创新药物研发。
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上海药物所获批筹建全院首批五个创新研究院之一—“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药物创新研究院采取“总部+分部+网络实验室+产业化基地”模式,实行化学药、中药及民族药、生物药并举,通过自主部署科研项目、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双轮驱动”,优化人才评价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等配套政策“改革牵引”,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取得创新能力提升、新药研发加速、成果转化显著等重大产出,现全面完成药物创新研究院筹建期目标获考评“优秀”。
2018年,上海药物所作为牵头单位发起的“张江药物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张江药物实验室将以上海药物和生物医学研究力量为基础,通过整合长三角和全国生命科学、医学、化学、药学优势资源,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为基盘,辐射全国”的新型药物研发机构。实验室将以疾病为中心,以“出原创新药”和“出引领技术”为目标,聚焦基于疾病机制研究的新药发现以及药物研发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有效解决我国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卡脖子”的问题,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新药研发高地和国际一流的药物科学研究中心。
经过几代药物所人的努力,上海药物所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成就卓著、人才荟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机构,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创新药物研究基地之一,在实现我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到创制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系方式
- Email:zhaopin@simm.ac.cn
- 公司地址:地址:span祖冲之路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