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师
徕特康(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少于5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1-06-03
- 工作地点:苏州-工业园区
- 招聘人数:若干人
- 工作经验:2年经验
- 学历要求:本科
- 职位月薪:0.6-1万/月
- 职位类别: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职位描述
参与公司创新药项目研发,负责抗体发现及表达纯化工作。参与公司创新药项目研发,负责候选分子的临床前体外活性评价工作。
岗位职责:
- 负责RNA提取,PCR, 双酶切或同源重组方法载体构建,质粒提取,DNA凝胶回收等分子克隆相关工作;
- 负责CHO细胞瞬转表达等蛋白表达工作;具有 CHO稳转细胞株开发经验者优先;
- 负责运用AKTA pure纯化系统,熟悉各种纯化工艺流程、热源控制、熟悉各种层析技术(亲和、凝胶过滤、疏水、离子交换)及填料分析等,能根据不同蛋白设计相应纯化方法,完成蛋白纯化工作 。
- 负责候选分子体外活性相关实验检测工作;
- 参与调研并建立相关体外活性评价方法;
- 分析实验数据,及时进行结果反馈,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 参与实验室管理,包括试剂、耗材管理及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 完成部门主管安排的其他实验相关工作。
任职要求:
- 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关工作经历;
- 具备良好实验操作能力,熟悉分子克隆,蛋白表达和蛋白纯化等实验技术;
- 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及良好沟通能力;
- 英语水平良好,可熟练阅读、查找外文相关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
公司介绍
一、公司简述
徕特康(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徕特康生物”)由资深留美归国团队在2020年11月6日创立于苏州。徕特康生物是一家聚焦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和互补性双特异ADC等尖端抗体技术开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以解决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现已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并入驻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裕新路108号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租赁了535.6平方米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早期研发实验室建设和创新药物分子的筛选、优化以及成药性评价。
二、团队背景
徕特康生物的核心成员均具备国内外一流制药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经历,且已经在一起工作多年,有共同开发多个First-in-Class药物的经验,是一支整建制成熟稳定、极具创新能力的生物药研发团队。团队具有靶点发现、抗体设计、临床前药效及毒理、CMC工艺开发以及临床开发等创新生物药研发全过程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可确保在研项目快速、高效地推向临床。
创始人John Li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具有二十余年的First-in-Class药物开发和管理经验,对原创生物药从概念到市场的全过程有深厚的理解,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大领域,曾经领导或参与了十多个抗体类First-in-Class药物的成功开发。回国前,曾先后在Tanox/Genentech,GSK,阿斯利康/Medimmune等国际知名药企担任研究员、资深科学家和项目总监等职。回国后任职于国内知名上市药企,担任生物药板块CSO和领导创新药研发,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创新平台的搭建,并顺利完成了一个创新项目的中美IND双报,获得零发补临床许可,实现了该公司在创新生物药领域从0到1的突破。
徕特康(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徕特康生物”)由资深留美归国团队在2020年11月6日创立于苏州。徕特康生物是一家聚焦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要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和互补性双特异ADC等尖端抗体技术开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以解决全球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现已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并入驻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裕新路108号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租赁了535.6平方米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早期研发实验室建设和创新药物分子的筛选、优化以及成药性评价。
二、团队背景
徕特康生物的核心成员均具备国内外一流制药企业的研发和管理经历,且已经在一起工作多年,有共同开发多个First-in-Class药物的经验,是一支整建制成熟稳定、极具创新能力的生物药研发团队。团队具有靶点发现、抗体设计、临床前药效及毒理、CMC工艺开发以及临床开发等创新生物药研发全过程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可确保在研项目快速、高效地推向临床。
创始人John Li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具有二十余年的First-in-Class药物开发和管理经验,对原创生物药从概念到市场的全过程有深厚的理解,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大领域,曾经领导或参与了十多个抗体类First-in-Class药物的成功开发。回国前,曾先后在Tanox/Genentech,GSK,阿斯利康/Medimmune等国际知名药企担任研究员、资深科学家和项目总监等职。回国后任职于国内知名上市药企,担任生物药板块CSO和领导创新药研发,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创新平台的搭建,并顺利完成了一个创新项目的中美IND双报,获得零发补临床许可,实现了该公司在创新生物药领域从0到1的突破。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地址:span裕新路108号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