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切换城市] 昆明招聘

昆明动物所病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学科组招聘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7-06-28
  • 工作地点:昆明
  • 招聘人数:1人
  • 学历要求:博士
  • 职位月薪:0.8-1万/月
  • 职位类别:其他  

职位描述

职位描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于1959年,具备一流的科研设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平台和良好的科研氛围。现已形成进化遗传与发育、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大疾病机理与灵长类动物模型等三大重点发展领域。

  病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学科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活性多肽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学科组长齐晓朋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择优支持。学科组主要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手段以及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最终为抗感染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潜在的靶点。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宿主细胞抵抗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2.运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的细胞机制;3.探索抗病原菌侵染的潜在靶点以及开发抵抗病原菌侵染的新型药物。

  现因学科组发展需要,现招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一名,欢迎有意者应聘。

  一、岗位职责及应聘条件

  1、岗位职责

  协助课题组负责人进行宿主细胞抵抗病原菌侵染的免疫机理研究,独立开展子课题,并申请科研项目。

  2、应聘条件

  1)获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或医学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硕士也欢迎咨询应聘),发表过SCI论文,具备较强英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动物实验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

  2)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管理能力,有良好的中英文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3)身心健康,勤奋努力,能吃苦耐劳,善于沟通,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聘后管理及待遇

  1、助理研究员岗位直接纳入事业编制,按国家、中科院及研究所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博士后按国家规定办理入站手续。

  2、薪酬待遇按研究所规定执行,具体为: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享受相应的基本工资、地方性津贴补贴及有关福利待遇;并与其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挂钩,享受本单位规定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博士后每月可享受一定的住房补贴。

  3、助理研究员岗位按云南省事业单位相关规定购买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博士后按国家及云南省相关规定购买社会保险。

  4、其它待遇按研究所政策规定办理。

  三、招聘程序

  1、申报截止时间:以上岗位直至招聘到合适人选为止;

  2、应聘材料:应聘申请信1封;个人简历(含近期免冠照片)1份;学历、学位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扫描或复印件各1份;导师推荐信1份;其他可以证明自身能力的有关材料;

  3、资格审查:根据岗位应聘条件进行审查,通过初选后通知应聘者面试答辩,未通过者恕不一一通知,应聘材料概不退回。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齐老师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教场东路32号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邮编:650223

  E-mail:qxplyn@gmail.com

  请通过邮件方式投递简历和咨询!

职能类别: 其他

举报 分享

公司介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直属于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昆明动物所成立于1959年4月,其前身为昆虫研究所紫胶站,1963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南动物研究所,1970年划归云南省后改名为云南省动物研究所,1978年重归中国科学院,恢复原所名。

昆明动物所现有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活性多肽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共建“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共建“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天然活性多肽联合实验室”。建设有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非人灵长类种子中心”等10个支撑机构与技术平台,以及“无量山黑冠长臂猿监测站”和“昭通大山包野生动物野外观测站”2个野外台站。与云南省合作共建昆明动物博物馆,馆藏各类动物标本80万余号,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动物种类、数量收藏最多的标本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截至2017年底,昆明动物所设有36个研究团队,共有各类在岗职工44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高级实验技术人员59人。共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5人。

昆明动物所是198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动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4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动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6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基础医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317人(其中硕士生153人、博士生164人)、在站博士后20人。

建所以来,昆明动物所始终定位于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和利用研究,并按照中科院的决策和部署,凝练聚焦国家重大和关键科技问题,整合组织科研力量,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造就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昆明动物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863、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75项。

目前,昆明动物研究所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等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和“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与非洲和东南亚的合作。截至2017年12月,昆明动物所聘用来自美国、英国等全职外籍研究人员8人,3人获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支持。

昆明动物所是云南省动物学会、云南省细胞与生物学会、云南省免疫学会、云南省实验动物学会的***单位,负责编辑出版动物学核心刊物《动物学研究》,该刊物入选“2017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7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获得“2016-2018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资助。

新时期,昆明动物研究所以“率先行动”计划为导向,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确定了“一三五”的目标。

一个定位:立足于我国及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瞄准“遗传、发育和进化交叉统一”的重大科学前沿,面向动物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疾病动物模型创制的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解决关系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问题,成为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国际著名研究所。

三大突破: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灵长类动物模型与重大疾病机理、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基因资源发掘。

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动物多样性资源与保护;肽类分子探针与候选药物;肿瘤与干细胞;衰老机理与动物模型;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

    因研究所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各类英才,欢迎投递简历!

联系方式

  • Email:houzf@mail.kiz.ac.cn
  • 公司地址:地址:span茨坝青松路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