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工程师
钱塘科技创新中心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2-06-28
- 工作地点:杭州-江干区
- 工作经验:2年经验
- 学历要求:硕士
- 职位月薪:1.8-2.5万·13薪
- 职位类别:通信技术工程师
职位描述
任职资格:
1. 扎实的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传输线理论、射频电路等理论基础;
2. 熟悉HFSS、ADS、Cadence等仿真设计软件,熟练使用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具有射频产品设计、建模仿真及产品交付经验;
3. 能够负责参加科研项目总体策划与论证,负责射频电路设计与实现,负责组织联合论证,参与组织项目申报;
4. 有浓厚技术兴趣,学习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好,具备电子信息行业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和协调沟通能力,执行力强。
岗位职责:
1. 负责射频/微波板和天线的研发工作,包括射频链路分析、方案设计、天线仿真与设计实现等;
2. 负责PCB板级射频链路信号完整性、EMC、EMI开发与设计,相控阵天线整机方向图的调试;
3. 负责组织科研项目关键技术攻关,负责主持独立承担项目关键技术开发与调试工作,完成相关报告、图文档拟制归档等工作。
1. 扎实的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传输线理论、射频电路等理论基础;
2. 熟悉HFSS、ADS、Cadence等仿真设计软件,熟练使用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具有射频产品设计、建模仿真及产品交付经验;
3. 能够负责参加科研项目总体策划与论证,负责射频电路设计与实现,负责组织联合论证,参与组织项目申报;
4. 有浓厚技术兴趣,学习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好,具备电子信息行业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和协调沟通能力,执行力强。
岗位职责:
1. 负责射频/微波板和天线的研发工作,包括射频链路分析、方案设计、天线仿真与设计实现等;
2. 负责PCB板级射频链路信号完整性、EMC、EMI开发与设计,相控阵天线整机方向图的调试;
3. 负责组织科研项目关键技术攻关,负责主持独立承担项目关键技术开发与调试工作,完成相关报告、图文档拟制归档等工作。
职能类别:通信技术工程师
公司介绍
钱塘科技创新中心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发起、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建立的新型事业单位,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运行。中心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柔性电子技术抓手,以重大科技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以全球视野整合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非盈利机构和独立实验室等优质创新资源为手段,建立从概念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全链条高效贯通、快速形成能力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共建、共享、共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造全球科研与产业发展的高地,成为国家科技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践行者。
中心下设“柔性芯片与智能微系统”、“关键材料与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技术”、“可穿戴技术与生物电子”、“人机混合智能系统与关键部组件”五大研究中心,布局航空航天、健康医疗、能源交通等产业方向,打造中国柔性电子谷等“万亩千亿”数字经济高能级产业平台。
中心现有在职员工115人,其中科研人员9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比例为82.80%,***、省级高层次人才13人,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中心现已建成3000余平方米柔性电子领域世界一流研发实验平台,并搭建国内首条柔性芯片封装中试线。2020年,中心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1年4月,中心共落地国家项目经费2.15亿元,省级项目经费1850万元。成功研制出1.5g柔性微系统,国际上首次实现500km/h时速下多状态参数测试,研制出与人体共融的智能贴片系统,实现非接触式体温、心电等信息采集和无线传输,成功部署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浙大一附院等抗疫一线,高效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中心迈出了新形势下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坚实一步,朝着建设成为全国***的融合创新转化平台、国家任务承载平台和科创资源导入平台的目标稳步前进。
中心下设“柔性芯片与智能微系统”、“关键材料与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技术”、“可穿戴技术与生物电子”、“人机混合智能系统与关键部组件”五大研究中心,布局航空航天、健康医疗、能源交通等产业方向,打造中国柔性电子谷等“万亩千亿”数字经济高能级产业平台。
中心现有在职员工115人,其中科研人员9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比例为82.80%,***、省级高层次人才13人,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中心现已建成3000余平方米柔性电子领域世界一流研发实验平台,并搭建国内首条柔性芯片封装中试线。2020年,中心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1年4月,中心共落地国家项目经费2.15亿元,省级项目经费1850万元。成功研制出1.5g柔性微系统,国际上首次实现500km/h时速下多状态参数测试,研制出与人体共融的智能贴片系统,实现非接触式体温、心电等信息采集和无线传输,成功部署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浙大一附院等抗疫一线,高效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中心迈出了新形势下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的坚实一步,朝着建设成为全国***的融合创新转化平台、国家任务承载平台和科创资源导入平台的目标稳步前进。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全球研究中心5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