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主任(职位编号:1)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 公司规模:少于5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农/林/牧/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2-12-24
- 工作地点:北京-海淀区
- 招聘人数:1
- 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 学历要求:本科
- 语言要求:英语一般
- 职位类别: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 人事主管
职位描述
1、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和组织规划,负责薪酬、招聘、培训、绩效、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2、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
3、掌握中心主要工作的进展情况,负责制定、落实工作计划和内部的管理;
4、统筹管理中心行政后勤服务工作。监督后勤工作的执行,并提出改进意见;负责中心行政事务的上传下达;负责中心的印章管理;负责通讯、交通、招待、办公费用的审核和标准管理;负责各部门之间和领导之间的协调;负责中心总部的车辆调度;
5、统筹负责档案文书管理,负责制定、完善档案文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做好保密工作;
6、组织安排工作例会、行政性会议及其它专门会议,做好会议的记录、整理、存档工作;
7、负责中心的接待工作及政府关系、公共关系的建立、维护及保持:负责来访人员的接待;负责中心相关的公共关系建立、维护、保持;
8、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任职资格:
1、文学类、管理类、人力资源或相关专业统招统考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五年以上行政、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或者三年以上行政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或办公室主任工作经验;
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公司介绍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以下称原料中心)由国家能源局批准,2011年9月28日成立。
原料中心设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相关的专业研发和管理机构,建立了 “中国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专家库”、“中国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企业库”、“原料库”及“政策库”等。同时,依托原料中心,向国家能源局申请获批成立了“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委员会”。
原料中心以建成我国高产、优质、低耗的非粮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为总目标,集聚我国分散的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力量,跟踪国际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生物质能源的战略需求,具体完成三大使命:一是解决该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关键瓶颈技术上获得突破;二是解决产业问题,通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建立示范工程,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于产业;三是研究行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策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目前原料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可持续性和相关政策、标准、规划
包括生物质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原料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原料生产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二、废弃物资源及其利用
掌握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量,确定可用于能源的数量和分布。结合主要利用途径和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建立能源化利用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
三、宜能非粮地和水资源
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正确处理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以粮为纲、粮能并举,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同步多赢路线。研究适宜于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和相应的水资源,确定各类宜能非粮地的特征、分级和分布。
四、能源植物育种和生产技术
系统收集我国非粮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国外优异种质,创制、筛选核心种质,研究纤维素、淀粉、油脂、糖等能源植物高效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培育新品系(种),建立良种繁育生产技术体系。开展针对污染超标地、盐碱地、沙荒地等土地种类的能源植物抗逆栽培高产技术研究,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原则,重点研发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的生物质原料生产、收获、收集和储藏全程机械化装备和监测技术。
五、生物质物理化学性质
研究各种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体积/密度、粒径尺寸及其分布、可磨性系数,以及元素组成、有机物组成、生成热和热值、化学吸附性等,建立非粮生物质原料谱。
六、原料收储运和可获得性信息化
系统研究非粮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和初加工工艺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收储运模型。依据农业区域发展学理论和地理信息技术,根据水资源秉赋,建立我国非粮宜能地数据库。
七、建立非粮原料基地认证体系
针对不同非粮生物质原料种类,制订我国生物质原料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标准和核查认证体系,包括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保护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原料产销链监管的认证指南。
原料中心设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相关的专业研发和管理机构,建立了 “中国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专家库”、“中国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企业库”、“原料库”及“政策库”等。同时,依托原料中心,向国家能源局申请获批成立了“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能源行业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委员会”。
原料中心以建成我国高产、优质、低耗的非粮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为总目标,集聚我国分散的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力量,跟踪国际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生物质能源的战略需求,具体完成三大使命:一是解决该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关键瓶颈技术上获得突破;二是解决产业问题,通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建立示范工程,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于产业;三是研究行业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策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目前原料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可持续性和相关政策、标准、规划
包括生物质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原料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原料生产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研究等。
二、废弃物资源及其利用
掌握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量,确定可用于能源的数量和分布。结合主要利用途径和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建立能源化利用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
三、宜能非粮地和水资源
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正确处理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以粮为纲、粮能并举,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同步多赢路线。研究适宜于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和相应的水资源,确定各类宜能非粮地的特征、分级和分布。
四、能源植物育种和生产技术
系统收集我国非粮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引进国外优异种质,创制、筛选核心种质,研究纤维素、淀粉、油脂、糖等能源植物高效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培育新品系(种),建立良种繁育生产技术体系。开展针对污染超标地、盐碱地、沙荒地等土地种类的能源植物抗逆栽培高产技术研究,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原则,重点研发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的生物质原料生产、收获、收集和储藏全程机械化装备和监测技术。
五、生物质物理化学性质
研究各种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体积/密度、粒径尺寸及其分布、可磨性系数,以及元素组成、有机物组成、生成热和热值、化学吸附性等,建立非粮生物质原料谱。
六、原料收储运和可获得性信息化
系统研究非粮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和初加工工艺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收储运模型。依据农业区域发展学理论和地理信息技术,根据水资源秉赋,建立我国非粮宜能地数据库。
七、建立非粮原料基地认证体系
针对不同非粮生物质原料种类,制订我国生物质原料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标准和核查认证体系,包括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保护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原料产销链监管的认证指南。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地址:span圆明园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