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部党员教育基地岗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公司规模:500-10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学术/科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9-06-16
- 工作地点:北京-朝阳区
- 招聘人数:1人
- 工作经验:无工作经验
- 学历要求:招1人
- 语言要求:不限
- 职位月薪:0.8-1.5万/月
- 职位类别:党工团干事
职位描述
因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现公开招聘党群工作部党员教育基地岗位优秀管理人才。
一、 招聘岗位职责及应聘条件
岗位职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员教育基地运行、维护、宣传和参观接待;研究所党建文化建设;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应聘条件:
1. 有较强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及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
2. 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中共党员;
3. 身体健康,有北京市户口或符合国家及中国科学院人员聘用落户北京相关政策,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二、招聘方式及岗位待遇
(一)招聘方式:公开招聘
(二)应聘者须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
(2)北京市户口复印件(注: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提供此件);
(3)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4)各类证书和成果证明复印件等;
(5)两名推荐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三)岗位待遇
应聘上岗后,与研究所签订聘用合同。聘期内工资、福利待遇参照研究所同职级岗位人员标准执行。
三、联系方式和报名截止日期:
有意者请将申请材料通过E-mail提交(请勿压缩打包发送,以免打开错误),邮件命名为“应聘岗位+姓名”,不接收51网站内简历。初步审核后,部门组织初试,初试通过后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面试。未通过者,不再另行通知。
职能类别: 党工团干事
公司介绍
研究所网址 http://www.ioz.cas.cn/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和1930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上述三个研究所的部分资料、标本和设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和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二者分别于1953年和1957年进一步发展为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之后1962年两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曾产生过1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国家自然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区设立、虫鼠害防治、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殖避孕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近年来,多位***和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领导到动物研究所视察工作,对研究所发展战略、学科目标凝练、园区建设、科研进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重要指示。
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以野生动物和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现代动物学研究,服务于人口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生殖与发育调控、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动物分类与进化、农业虫鼠害防控和濒危动物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物研究所“一三五”战略规划目标包括三个重大突破和六个重点培育方向:三个重大突破:(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二)害虫害鼠行为调控;(三)动物进化与保护。六个重点培育方向:(一)生育力维持与生殖健康;(二)膜生物学与重大疾病;(三)有害生物成灾机制与防控;(四)物种的濒危机制与保护;(五)动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六)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创制。
动物研究所正式职工422人,其中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青年***”入选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2人。离退休人员357人。在站博士后110人,在读注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98人,另有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近200人。
2012-2016年,动物研究所作为***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1305篇,其中在TOP15%期刊发表论文532篇,占总论文数量的40.8%;在IF≧5期刊发表论文353篇,占总论文数量的27.1%。5年来,动物研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
近年来,动物研究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2014-2018年,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30余位优秀外籍科学家到所工作。动物研究所共举办各领域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班20余个,共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动物研究所现有六个中外联合研究中心,分别是:中法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中美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计算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中澳分类学虚拟实验室、细胞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生物复杂性研究联合实验室。国际动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秘书处***在动物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7种,分别是《Current Zoology》、《Insect Science》、《Integrative Zoology》、《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其中《Current Zoology》、《Insect Science》、《Integrative Zoology》是SCI收录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依次为1.594、2.144和1.904。其他 4 种刊物为我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自 2002 年起,动物研究所出版内部刊物《动物研究所所刊》。
动物研究所在科学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倡导科学思维等方面,成为我国现代科学文明与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地。国家动物博物馆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市***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和1930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上述三个研究所的部分资料、标本和设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和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二者分别于1953年和1957年进一步发展为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之后1962年两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曾产生过1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国家自然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区设立、虫鼠害防治、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殖避孕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近年来,多位***和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领导到动物研究所视察工作,对研究所发展战略、学科目标凝练、园区建设、科研进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重要指示。
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以野生动物和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现代动物学研究,服务于人口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生殖与发育调控、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在动物分类与进化、农业虫鼠害防控和濒危动物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物研究所“一三五”战略规划目标包括三个重大突破和六个重点培育方向:三个重大突破:(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二)害虫害鼠行为调控;(三)动物进化与保护。六个重点培育方向:(一)生育力维持与生殖健康;(二)膜生物学与重大疾病;(三)有害生物成灾机制与防控;(四)物种的濒危机制与保护;(五)动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六)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创制。
动物研究所正式职工422人,其中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青年***”入选者8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2人。离退休人员357人。在站博士后110人,在读注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98人,另有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近200人。
2012-2016年,动物研究所作为***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1305篇,其中在TOP15%期刊发表论文532篇,占总论文数量的40.8%;在IF≧5期刊发表论文353篇,占总论文数量的27.1%。5年来,动物研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
近年来,动物研究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2014-2018年,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家的30余位优秀外籍科学家到所工作。动物研究所共举办各领域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班20余个,共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动物研究所现有六个中外联合研究中心,分别是:中法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中美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计算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中澳分类学虚拟实验室、细胞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生物复杂性研究联合实验室。国际动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秘书处***在动物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有7种,分别是《Current Zoology》、《Insect Science》、《Integrative Zoology》、《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应用昆虫学报》,其中《Current Zoology》、《Insect Science》、《Integrative Zoology》是SCI收录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依次为1.594、2.144和1.904。其他 4 种刊物为我国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自 2002 年起,动物研究所出版内部刊物《动物研究所所刊》。
动物研究所在科学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倡导科学思维等方面,成为我国现代科学文明与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地。国家动物博物馆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北京市***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
- Email:xuehn@ioz.ac.cn
- 公司地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