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宇-Iwamoto研究组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学术/科研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20-10-30
- 工作地点:北京-海淀区
- 招聘人数:若干人
- 工作经验:博士
- 学历要求:招若干人
- 语言要求:不限
- 职位月薪:1-1.5万/月
- 职位类别:科研人员
职位描述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是为落实对中组部关于王中林教授“顶尖千人及其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和开展创新研究于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联合共建的新研究单元,是***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独立非法人单元。
陈翔宇-Iwamoto课题组因研究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聘研究人员2~3名。
一、开展以下方面研究工作:
1. 弹性体智能器件与压电微驱动器件。
2. 纳米发电机及自供能系统。
3. 有机光电子器件与柔性传感器件。
二、全职研究人员申请条件:
1、获得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电子技术、精密仪器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纳米材料、微机电系统、纳米发电机、电化学、有机电子器件、单分子膜材料等相关研究经历的优先考虑。可申请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创新性思维,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在国际期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3、勤奋诚信,良好的执行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协助指导和培养研究生。
4、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到岗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可另行商议。
三、相关待遇:
将按纳米能源所和中国科学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待遇因人面议,结合年度科研业绩,课题组内有相应激励办法。表现优秀的博士后或助理研究员可在工作期满后晋升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四、申请材料及要求:
申请者以电子文本或邮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其中包括:
1)个人简历;
2)代表论著的pdf文件;
3)1封专家推荐信和联系方式(推荐信可在初次面试后提供);
五、联系方式 :
请应聘人将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我们收到简历后如有意向会在一周内与申请人联系。
联系人:陈翔宇 Email:chenxiangyu@binn.cas.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天工大厦C座,100083
附课题组介绍:
陈翔宇,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系和东京工业大学电子物理系获得工学双硕士学位, 2013年获东京工业大学电子物理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及软物质研究院,担任副教授。分别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以及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特任研究员。2014年5月调职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加入王中林院士的研究团队,任副研究员。2017年6月,被提拔为青年研究员,独立领导课题组。2015年破格入选北京市第十一批“海聚工程”,获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2017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陈翔宇在Materials Today,ACS Nano,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共50余篇。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26万)和面上基金(60万)两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以第二申请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基金(200万)。
Mitsumasa Iwamoto教授是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电子物理系学科长,已退休。退休后是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讲座教授。他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PRL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篇代表性文章,发表论文总数超过500篇,论文被引用上万次,H-index是54。Iwamoto教授长期担任三个国际会议的主席,获得过日本材料学会山崎奖,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电子通信学会的Fellow Award等奖励,在东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多个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的实验室曾培养过30多位博士,接待过50多位博士后和客座教授,其中有近20位是来自中国的教授。他的研究涉及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电介质材料物理,软物质界面物理以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
个人网页:http://sourcedb.binn.cas.cn/zw/zjrck/qnyjy/201709/t20170919_4862209.html
http://sourcedb.binn.cas.cn/zw/zjrck/jzyjy/201711/t20171117_4895707.html
陈翔宇-Iwamoto课题组因研究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招聘研究人员2~3名。
一、开展以下方面研究工作:
1. 弹性体智能器件与压电微驱动器件。
2. 纳米发电机及自供能系统。
3. 有机光电子器件与柔性传感器件。
二、全职研究人员申请条件:
1、获得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电子技术、精密仪器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纳米材料、微机电系统、纳米发电机、电化学、有机电子器件、单分子膜材料等相关研究经历的优先考虑。可申请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2、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创新性思维,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在国际期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3、勤奋诚信,良好的执行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协助指导和培养研究生。
4、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到岗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可另行商议。
三、相关待遇:
将按纳米能源所和中国科学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待遇因人面议,结合年度科研业绩,课题组内有相应激励办法。表现优秀的博士后或助理研究员可在工作期满后晋升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
四、申请材料及要求:
申请者以电子文本或邮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其中包括:
1)个人简历;
2)代表论著的pdf文件;
3)1封专家推荐信和联系方式(推荐信可在初次面试后提供);
五、联系方式 :
请应聘人将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我们收到简历后如有意向会在一周内与申请人联系。
联系人:陈翔宇 Email:chenxiangyu@binn.cas.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天工大厦C座,100083
附课题组介绍:
陈翔宇,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材料系和东京工业大学电子物理系获得工学双硕士学位, 2013年获东京工业大学电子物理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及软物质研究院,担任副教授。分别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以及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东京工业大学担任特任研究员。2014年5月调职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加入王中林院士的研究团队,任副研究员。2017年6月,被提拔为青年研究员,独立领导课题组。2015年破格入选北京市第十一批“海聚工程”,获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2017年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陈翔宇在Materials Today,ACS Nano,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等杂志发表SCI学术论文共50余篇。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26万)和面上基金(60万)两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以第二申请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基金(200万)。
Mitsumasa Iwamoto教授是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电子物理系学科长,已退休。退休后是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讲座教授。他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PRL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篇代表性文章,发表论文总数超过500篇,论文被引用上万次,H-index是54。Iwamoto教授长期担任三个国际会议的主席,获得过日本材料学会山崎奖,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电子通信学会的Fellow Award等奖励,在东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多个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的实验室曾培养过30多位博士,接待过50多位博士后和客座教授,其中有近20位是来自中国的教授。他的研究涉及有机电子材料与器件,电介质材料物理,软物质界面物理以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
个人网页:http://sourcedb.binn.cas.cn/zw/zjrck/qnyjy/201709/t20170919_4862209.html
http://sourcedb.binn.cas.cn/zw/zjrck/jzyjy/201711/t20171117_4895707.html
职能类别:科研人员
公司介绍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是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科研单元。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正式开始筹建,研究所在中科院体系内属非法人单元,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北京市为市属科研事业法人单位,举办单位为市科委。2018年5月17日,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订共建纳米能源所协议书,同年11月被纳入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名单。纳米能源所已入驻怀柔科学城,为整建制迁入的***家研究机构。
纳米能源所定位是以纳米能源与微纳系统核心技术为研发目标,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重大原始创新为驱动,以自驱动微纳系统等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及其在传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监测、便携式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牵引,带动相关技术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成立7年来,纳米能源所发展迅速,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两个跨越式发展,成立了材料物性、纳米能源、纳米系统、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和耦合传感6个研究部。
纳米能源所定位是以纳米能源与微纳系统核心技术为研发目标,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重大原始创新为驱动,以自驱动微纳系统等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及其在传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监测、便携式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牵引,带动相关技术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成立7年来,纳米能源所发展迅速,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两个跨越式发展,成立了材料物性、纳米能源、纳米系统、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和耦合传感6个研究部。
联系方式
- Email:wangyuguang@binn.cas.cn
- 公司地址:地址: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杨雁东一路8号院
- 联系人:王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