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 公司规模:50-150人
-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 公司行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职位信息
- 发布日期:2012-08-31
- 工作地点:北京-海淀区
- 招聘人数:5
- 工作经验:在读学生
- 学历要求:博士
- 语言要求:英语
- 职位类别:科研人员
职位描述
清华大学移动计算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人员招聘
一、合作导师:魏少军教授
二、人数:博士后5名
三、研究方向:可重构计算处理器研究
四、招聘要求:
(1)博士后:电子、计算机、微电子等专业博士毕业。
(2)学术背景为集成电路设计、处理器设计、计算机视觉、编译器设计等,在相关领域有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3)具有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对学术有追求和钻研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
五、享受待遇:根据申请岗位,按照国家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规定享受相关待遇,优秀者面谈。
六、申请材料:
(1)个人简介;
(2)博士(或)硕士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3)发表(含录用)的论文清单;
(4)其他:如体现本人研究创新成果、专业技术特长等。
公司介绍
清华大学移动计算研究中心,隶属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拥有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100余人。在可重构计算领域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中心主要致力于可重构计算架构、芯片实现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中心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不断加大投入,在可重构计算架构以及芯片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可重构通用计算、高安全芯片等不同的产业化方向。其中,中心研发的基于高安全、高灵活可重构计算架构的“CPU硬件安全动态检测管控技术”,以CPU的行为跟踪为基础,用新型动态可重构密码芯片关键技术对CPU的所有重要行为进行快速采样和实时分析,来判断CPU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损害其硬件安全的行为。克服了在CPU芯片商业部署前进行安全检测这种传统做法的先天不足,从而确保无论硬件木马、漏洞、后门,还是恶意利用前门的行为,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实施按需管控。该技术于2018年11月,成功入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项全球领先科技成果”。
目前,中心和中国电子旗下的澜起科技,已将“CPU硬件安全动态监测管控技术”用于新型X86架构CPU产品的研发,并于2018年7月研制成功了津逮高性能服务器CPU芯片。这是全球第一款用第三方的硅模块来动态监控处理器内核硬件安全状况的商用CPU芯片。联想、长城电脑、新华三等公司已完成了基于津逮CPU芯片的高性能商用服务器的研制,并将于2019年上市销售(型号分别为联想SR651、长城JW920、新华三R4900)。
硬件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该项技术的研究具有普世的价值。中心将基于可重构计算技术,在CPU芯片、云计算、密码算法等领域,为市场提供安全、可控、可信的解决方案。
中心主要致力于可重构计算架构、芯片实现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中心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不断加大投入,在可重构计算架构以及芯片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可重构通用计算、高安全芯片等不同的产业化方向。其中,中心研发的基于高安全、高灵活可重构计算架构的“CPU硬件安全动态检测管控技术”,以CPU的行为跟踪为基础,用新型动态可重构密码芯片关键技术对CPU的所有重要行为进行快速采样和实时分析,来判断CPU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损害其硬件安全的行为。克服了在CPU芯片商业部署前进行安全检测这种传统做法的先天不足,从而确保无论硬件木马、漏洞、后门,还是恶意利用前门的行为,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实施按需管控。该技术于2018年11月,成功入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项全球领先科技成果”。
目前,中心和中国电子旗下的澜起科技,已将“CPU硬件安全动态监测管控技术”用于新型X86架构CPU产品的研发,并于2018年7月研制成功了津逮高性能服务器CPU芯片。这是全球第一款用第三方的硅模块来动态监控处理器内核硬件安全状况的商用CPU芯片。联想、长城电脑、新华三等公司已完成了基于津逮CPU芯片的高性能商用服务器的研制,并将于2019年上市销售(型号分别为联想SR651、长城JW920、新华三R4900)。
硬件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该项技术的研究具有普世的价值。中心将基于可重构计算技术,在CPU芯片、云计算、密码算法等领域,为市场提供安全、可控、可信的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 Email:guoyating@tsinghua.edu.cn
- 公司地址:地址:span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