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缘酒酿造有限公司
- 公司规模:150-500人
- 公司性质:民营公司
- 公司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公司介绍
安徽缘酒集团创办于2006年6月8日,是一家以生产与销售黄、白酒为主业的新兴集团企业,公司位于中国三大糯米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枞阳县陈瑶湖古镇。下辖安徽缘酒酿造有限公司、安徽陈瑶湖黄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涉及酒业、商贸、水务、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公司占地446亩,总投资6.8亿元,现有员工2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品酒评委2人,产能规模为年产两万吨黄、白酒。2013年缘酒集团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占地30亩的缘文化博物馆,安徽缘酒文化博物馆已于2014年9月29日开馆。这些项目的启动为进一步弘扬缘酒文化、彰显缘酒品牌、做大缘酒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团创办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安庆企业50强。缘酒品牌也已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2012年缘酒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实现了枞阳县“中国***”零的突破。2015年旗下陈瑶湖黄酒有限公司4月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并通过审核,9月在安徽股交中心农业版成功挂牌,10月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12月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缘酒集团连年荣获枞阳县民营企业“纳税十强”,2015年实现产值3.6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款3000余万元。
在中国酒业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以黄晔董事长为核心的集团领导层,确立了“创一流企业,酿百年缘酒”的宏伟目标,始终秉承“诚信、创新、感恩、结缘”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品质是品牌的保证,文化是品牌的的根”的品牌文化。通过几年来的持续投入和努力,缘酒产品已经覆盖苏皖两省,已经拥有紧密合作经销商500多家。所到之处,缘酒品牌得到充分彰显,缘酒品质得到广泛赞誉。
“相遇是缘,相知是缘,你我相逢就是缘”。以酒结“缘”,以品质惜“缘”,以服务聚“缘”。我们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精诚合作下,全体缘酒人一定会更加坚定以文化酿造美酒、以文化经营企业、以文化决战市场、以文化创造未来的信念。在未来三年内,我们努力将缘酒企业发展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缘酒品牌打造成安徽白酒一线品牌。为新世纪徽派酒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占地446亩,总投资6.8亿元,现有员工2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品酒评委2人,产能规模为年产两万吨黄、白酒。2013年缘酒集团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占地30亩的缘文化博物馆,安徽缘酒文化博物馆已于2014年9月29日开馆。这些项目的启动为进一步弘扬缘酒文化、彰显缘酒品牌、做大缘酒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团创办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安庆企业50强。缘酒品牌也已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2012年缘酒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实现了枞阳县“中国***”零的突破。2015年旗下陈瑶湖黄酒有限公司4月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并通过审核,9月在安徽股交中心农业版成功挂牌,10月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12月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缘酒集团连年荣获枞阳县民营企业“纳税十强”,2015年实现产值3.6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款3000余万元。
在中国酒业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以黄晔董事长为核心的集团领导层,确立了“创一流企业,酿百年缘酒”的宏伟目标,始终秉承“诚信、创新、感恩、结缘”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品质是品牌的保证,文化是品牌的的根”的品牌文化。通过几年来的持续投入和努力,缘酒产品已经覆盖苏皖两省,已经拥有紧密合作经销商500多家。所到之处,缘酒品牌得到充分彰显,缘酒品质得到广泛赞誉。
“相遇是缘,相知是缘,你我相逢就是缘”。以酒结“缘”,以品质惜“缘”,以服务聚“缘”。我们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精诚合作下,全体缘酒人一定会更加坚定以文化酿造美酒、以文化经营企业、以文化决战市场、以文化创造未来的信念。在未来三年内,我们努力将缘酒企业发展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缘酒品牌打造成安徽白酒一线品牌。为新世纪徽派酒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上班地址: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陈瑶湖镇
招聘职位
职位名称 | 工作地区 | 更新日期 | 招聘人数 |
---|---|---|---|
文秘 | 铜陵 | 2016-10-22 | 1人 |
高级文秘 | 安庆 | 2012-10-04 | 1 |
质量管理主管 | 安庆 | 2012-10-04 | 1 |
行政经理 | 安庆 | 2012-10-04 | 1 |